< 兴安.金炎文丛> (第三辑) 总序编委顾问 : 云里风
《兴安•金炎文丛》(第三辑)
总序
编委会顾问 :云里风
雪隆兴安会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乡会组织,创办迄今,已有七十九年的悠久历史,目前有会员二千多名,历年举办各种健康文娱活动,造福桑梓,有口皆碑。2002年5月本人担任会长后,深感乡会弘扬文化的重要性,除了鼓励属下青年团及妇女组继续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外,特发起创设一所拥有一万多册藏书的圖書馆,藉此提高阅读风气。出版《兴安文丛》更是其中一项重点计划,因为我认为,要有效地推展马华文学,单靠文学团体的力量是不够的,华团也应该扮演重要角色。十多年前,我曾经通过乌鲁冷岳兴安会馆的平台出版了五辑(共五十八部)的马华文丛,无非是希望利用担任会长的机会,做这方面的推手,期能为马华文学的发展有所贡献。在倡议出版《兴安文丛》初期,虽然遭遇到一些挫折,但通过理事会同仁的集思广益,逐步克服了所面对的难题,並获得大将出版社的合作,由2004年起每年一辑(六部),共出版了四辑,同时也举办“兴安文学营”,冀能与文丛之出版配合,相得益彰,取得更大的效果。
2006年由于新任会长翁清玉乡贤全力策划重修会所,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,《兴安文丛》只好暂停出版。直至2011年由林为鹤乡贤接任会长职,新届理事会认为会所之装修工程经已圆满完成,应该让《兴安文丛》早日复苏。于是我们积极进行筹备工作,首先征得热心乡贤丹斯里拿督郑金炎慷慨解囊,答允每年赞助出版经费二万令吉,大将出版社也决定继续合作。尤其难得的是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毅然拔刀相助,除了捐助出版经费外,也参与编委会的工作。既已水到渠成,我们乃公开征稿,共收到佳作十三部,经编委会评审后,选取其中六部,编为第一辑,並将《兴安文丛》改名为《兴安•金炎文丛》,以表扬丹斯里拿督郑金炎关心文学和爱护乡会的精神。
我曾经说过,马华作家一路来都面对创作、出版及发行的三个难题,在这“三难”之中,最难的是出版与发行。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,马华文坛有许多勤奋的作家,每年要创作一部作品,並不困难,但要出版一本书,可就非常不易了。有经济能力的作家固然可以自费出版,但出版后却要为发行的事烦恼。有一位资深的作家朋友告诉我,几年前他出版了一本集子,拿十本给书店寄售,一年后只卖了区区二本,面对如此窘境,真是情何以堪!
去年在筹备出版《兴安•金炎文丛(2)》时,由于一些技术问题,原来的出版商无意继续合作,为了不使《兴安•金炎文丛》从此中断,惟有另谋善策,经理事会慎重商讨后,决定今后自行负责编审、出版和发行事宜。我们在报章刊登第二辑的征稿消息后,反应相当热烈,共收到来稿十五部,其中小说及诗歌各二部,散文十一部,因限于经费,仍然只能选取其中六部,于去年十一月间出版。
现在《兴安•金炎文丛》已迈进第三年,编委会按照既定计划,进行第三辑的征稿工作,出乎意料之外,这次应征的作品并不多,只收到微型小说一部,诗歌三部,散文五部,尽管反应不如预期,但作者当中有多位新人,值得欣慰。记得我当年替乌鲁冷岳兴安会馆主编马华文丛时,每年收到的作品都超过二十部(其中有一年甚至超过三十部),虽然每辑录取12部,但仍有许多佳作被割爱。那时马华文坛的确是呈现一番蓬勃景象,际此网络流行时代,时移势易,不论是创作或出版,似乎都已好景不再,应如何挽救此颓风,值得我们深思。
乡会编选文丛,协助马华作家出版著作,的确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,值得推广鼓励。本会明知力量非常微薄,每辑只选取六部,粥少僧多,肯定不足以应付马华作家们的需求。然而退一步来说,对解决马华文友们的出版困境,即使是涓涓细流,至少可收“相濡以沫”之效吧!深望我所倡议的三结合(文学界、企业界、新闻界)运动能进一步落实,吸引更多热心人士赞助经费,那么由下一辑起如果申请者多的话,我们会考虑将数量增加,让更多的文友受惠。
本人深知出版文丛的历程是艰辛的,由于阅读风气低落,大大影响了文艺书籍的销路。文丛出版之后,倘乏人问津,作者本身固然要感到气馁,出版者难免也会因而减低热忱,至于筹募经费之困难以及出版过程的辛劳,犹其余事。不过本会既已立下宏愿,要为推展马华文学尽一分绵力,只好勇往直前,义无反顾,成败利钝,在所不计。衷心希望文友们和我们通力合作,俾《兴安•金炎文丛》每年都能如期出版,使它成为马华文学天空中的一颗小星星,迸射出晶莹耀眼的光芒。
2014年8月